皮康王的作用似水年华·春(五十四)之上,海河(6)-止水微澜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5-06-09

似水年华·春(五十四)之上,海河(6)-止水微澜
似水年华·春
上海河

新潮白河、新永定河,还有蓟运河,汇合后都在天津的北塘入海。
我们本地的海河民工大都集中在这里劳动,他们很多数人对这个地方记忆犹新。
主要工作就是清淤第四野战军,挖出渠道让水入海。
这里实际上就是海滩,渤海滩,海河民工就在海滩上插铺,初一十五海水涨大潮会把窝棚淹了,挡潮闸根本拦不住。
被褥铺盖一天不晒就没法盖,能攥[zuàn]出水来。
沙滩上的“海蛛蛛”,小个的螃蟹,晚上能爬进被窝里。这种海蛛蛛江湖恩仇录,上边领导不让捡怕吃了闹肚子,总有民工偷着去,举着提灯,看见灯火这些小螃蟹就会爬过来凶冥十杀阵。用开水煮,没有盐,就把腌菜疙瘩放进里面一起煮。
这可能是海河民工少有的乐趣。

河里有水,水抽干了,然后河道清淤,要往下直直地挖下八米深,挖到三米还是淤泥,比年糕还粘。
河底铺板子,叫“垫脚帘”,半米长的柳木棍,打上眼,用八号铁条串过去,排成板。
独轮车在这半米宽的板子上走,一旦从板子上掉下去,轮胎很快陷下去,如果没有车拍儿整个车都会沉入淤泥里。
粘稠的塘泥用锄锨一搲[wǎ],就装在车上,就像现在的果冻,一路颠簸,越颠越稀,顺着边缘缝隙直往下流。一次推不多,必须还得有一个人跟着,往下流的时候接住再锄上。
必须技术好的,竖着一块板,横着一块板,成“丁字”形,拐弯不精准就掉下去,比现在考驾照都难。

河泥清除之后,露出深深的海泥,再清淤之后,才露出土壤,每人每天四方土,用尺量余二高。
废土清走,好土打堤。
要求相当严格,三公分起一层,然后用“东方红”牌的大链轨拖拉机轧[yà],拉着大个的碌碡,碌碡上全是刺头。光面的碌碡轧不瓷实,带刺的才坐实。刺儿碌碡轧完后,还得用小锄头把表面铲光滑,土里有个草根儿都得拾出来,草籽都不行。
然后三公分再起一层,再轧。
最初是用两轮车,后来觉得不方便,就改成独轮车。

河北的海河民工推独轮车,独轮,上面有车厢。山东的民工推“鬼头车”,独轮,木架子,两旁各挂一个柳条筐,郭德纲的相声里提到过,“独轮王八拱”。
那时候的人都冒傻气银河冒险战记,小推车上的土堆得冒尖,推车人都看不见前面的路。
肩膀垫上垫肩家养霸王攻,脖子套上套子,双手驾辕,塌下腰,分开腿,叉开走,或者一个推一个拉。
河床工地上红旗招展,口号声震天响,鼓干劲,争上游,一片生龙活虎的景象,每个海河民工都没有含冤叫屈的。
大字标语,“一定要根治海河”,“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伍氏特香包,“海河儿女多壮志、大清河畔英雄多”夺命金粤语,布满了营房和工地。
上万人的集体大会战,人们就像蚂蚁一样,连成趟,排成队花脸稿,不停地挖,不停地推,不知疲倦,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升华后就变成了“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海河精神”。

海河工人早上小米粥花雨伞官网,插筷子不倒。
古代官府赈灾开粥场,对粥的标准就是插筷子不倒,筷子一倒人头落地,以防官员贪腐克扣赈灾粮款。
海河的小米粥也应该有如此用意。
那是一个有毛主席在,吓死都不敢贪的年代。
平时窝头咸菜小米粥,绝对管饱,很多人就是冲着吃饱饭来的。
每三天改善一次伙食,一斤二两干面蒸长条的馒头,我们叫,“大根儿[gén ér]”,长得跟肉龙似的,就是没有馅儿。
海河工人每天都很累,吃得也多。我们村去的小伙子,有人一顿饭一个“大根儿”,还要再饶上两个窝头,一个窝头比今天的馒头都大。还有山东的小伙子,窝头从肩膀排到手掌心,一口气吃一排。
每个工期可以吃到两次肉,这在那个年代比过年都喜庆。

上海河的小伙子,回到村子里格外受到青睐,力气大,会推独轮车,肯吃苦能干活。
凡是脏活累活卖傻力气的活都找他们。
那个年代全是义务劳动胡鳕,不管是生产队的公事还是个人的私事,管饭不给钱。
盖房子刨槽,打地基,捝[tuō]大坯,盘大炕,上梁抬檩官商更俗,碌碡绑起来砸夯,这种费死牛劲的活专找上过海河的棒小伙子。
还记得小时候我家盖新房子,人们对推小车的交口称赞,还是人家上过海河的,这小车推得就是溜嗖。

我的大舅1973年腊月初六结婚,第二年没过正月十五就上海河了,去宁车沽,一去就是一百一十天,麦熟才回来。
海河民工回家工地赠送三天的干粮,全是“大根儿”,一斤二两干面一个。很多人舍不得路上吃,带回家给老人孩子。
而且还给七天假,叫“走工”,回家后即使呆着不干活,这七天生产队也照常计工拿工分。
大舅他们一天一宿就走回来了。
刚到家,走到村北的时候,皮康王的作用遇到生产队的队长,赶集刚回来,咱们的队部该修了,正好你们明天就来吧。
一天一宿走回了贝空,也得让我们歇一天吧高姝瑶?
那就歇一天吧。
恰好有邻居家听说了,明天歇一天正好给我们家垫庄伙吧。钟若涵
就这样,一家完了一家,一憋气垫了十七天。

我们村里同学的父亲,上海河的时候人来疯,冒贱气儿,玩了命得干,总是标兵还给奖章,结果老了落下一身病,晚期瘫痪在床无人侍奉,抑郁而终。
上过海河的老人现今大都已经七老八十,很多人相继辞世。
还在世的常常抱怨,当初的赤脚医生,老了国家给钱,越战退伍老兵,老了国家照顾,乡村教师,老了国家发退休金,可辛辛苦苦二十年从来没有开过工资的海河民工却被有选择的忘却了。
当年那上百万,不穿军装的海河大军,现在还有谁会念起?


关注我们
公众号ID:zhishui20151019
文学|历史|交流|精选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