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住房租赁,高度市场化形成过程中的投资机遇-亚联咨询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6-10-09

住房租赁,高度市场化形成过程中的投资机遇-亚联咨询
声明丨本文作者亚联咨询刘福生。欢迎致信公司邮箱afcac@afca-c.com交流探讨。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导读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房地产领域的过快发展,引发投资、投机属性日益显化,致使房价畸高,累及刚需与改善性住房需求承压。同时,资金流向在房地产领域的过度集中,导致脱实向虚与金融系统性风险高企,日益引发社会严重关切。住房租赁、租售同权作为住房制度改革与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切入口,无疑因应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时代变革与制度创新,在此过程中,蕴藏的新的商业机会与时代机遇显然是地产商、银行应对房地产形势变化开展业务转型的共同契机。

摘要
1.高房价的严峻形势,引发住房市场政策生变,住房租赁应势而生。近年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及其风险快速积累,引发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偏离正常轨道,在此情势下,引入住房租赁市场势在必行。2015年以来,围绕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中央多部门接连下发关于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建设政策文件,叠加近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17年12月18—20日召开的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明确指出2018年将进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租赁市场俨然已是大势所趋。
2.中国房价的畸高与刚需和改善性住房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住房租赁市场缓解平衡。
(1)供给层面。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叠加租赁住房市场土地供应加大,令租赁住房市场发展具备政策发展红利与土地保障的双保险发展机制。
(2)需求层面。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基于大量流动人口形成的住房租赁需求,以及基于高房价、限购限贷,叠加90后一族对于居住品质的需求变化,让租赁市场需求强劲。
3.五大行纷纷试水,进军住房租赁市场,契合住房租赁时势的同时,助推银行自身业务变革。2017年10月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纷纷与万科、碧桂园及地方政府就住房租赁市场进行银企合作、银政合作,银行介入住房租赁市场,预示房地产市场变局逐渐深化的同时,银行也瞄准了这一新的领域。
1.政策,巨大的转向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爆发式发展势头,房价高企,房地产企业销售规模不断创下新高,房地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高房价持续强化,居民刚需与改善性住房急剧承压,叠加资金大量脱实向虚河下水希,房地产领域投机炒作氛围日益显著,置业成本大幅提高时,房地产行业风险迅速集聚错嫁傻王爷。
1.1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层明确定性,对房地产领域的投机炒作氛围作出正式回应:“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从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抑制房地产泡沫。
随后,关于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调控力度日甚一日。2017年下半年,住房领域政策转向不断叠加,住房租赁市场不断露出端倪。
目前,围绕“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已经全面铺开,“租售同权”、“只租不售”、建立住房租赁试点城市、加大住房租赁土地保障力度等政策措施纷纷落地,叠加在商品房市场领域“限购”“限售”“限贷”“限价”等严厉调控措施,商品房市场暂时出现稳定局面。

1.2住房制度改革
2017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在分析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与长效机制建设是明年要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后,在2017年12月18—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再次对住房市场提出新的建设性安排:要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如果对我国住房市场改革稍作了解,不难发现此次拟着手的住房制度改革是自1998年在住房领域开展货币化、市场化改革以来的“二次房改”,结合我国目前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取得的成就,此次进行住房制度改革,无疑是对化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一次时代力举。
2.住房租赁市吃喝闪场,有待开发的蓝海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租赁人口预计为1.9亿人,租赁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2030年我国租赁人口将达2.7亿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4.2万亿元。面对万亿规模的房产市场生变,我们认为,这是一片有待深入开发与大有可为的蓝海。
2.1供给端:政策扶持叠加土地保障
在供给端,围绕住房租赁市场所具备的政策叠加土地保障,由此在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市场需求上将有力支撑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
2.1.1政策带来的市场红利
通过回顾梳理,我们发现近年来围绕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出台的政策文件不胜枚举,凸显住房租赁市场领域国家的支持力度。其实早在2015年始,面临商品房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致市场刚需与改善性住房严重承压贾妮妮,关于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建设的文件就接连出台,以期通过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弥补市场缺口,缓解住房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
从住建部等相关部委发布住房租赁市场建设政策文件,到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要求加快发展建设公寓与住房租赁市场,再到2017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政治局会议要求积极进行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并在2018年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可以看出围绕住房租赁市场领域的政策所带来的市场红利不断释放,住房租赁市场前景积极可期。
表1 我国出台的住房租赁政策


2.1.2土地供应加大,带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进入高潮
在保障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方面,土地供应力度也在加大、强化,显然这是配合政策框架下明显的市场配套措施。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17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今年供应的住宅用地已经达到了228宗,较上年全年增长了50%。四大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上、广供应力度明显增加:北京累计推出72宗宅地,较上年全年增长了380%;上海推出114宗,较2016年增长了25.3%;广州推出40宗,与2016年持平;深圳则继续保持个位数的供应量。
而在不久,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也明确表示,我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在农村,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
政府不再垄断住房用地,叠加盘活非房地产企业自有土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说这是贯彻中央提出的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基础性土地制度变革,可望渐别土地财政、抑制地产投机,满足住有所居,同时维护不动产市场稳定,无疑这对于2020年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盘活土地存量,释放土地市场活力,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对于住房租赁市场所需的土地需求,特别是对城中村、城边村等地区,加大土地供应,作用显著。
2.2 需求端:多重因素促使市场容量巨大
如果从城镇化过程中衍生出的大量租房人群、大学生毕业及未购房人群对租房的巨大需求,以及限购因素外溢的租房需求,住房租赁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容量,也形成了住房租赁市场的有力支撑。
2.2.1城镇化过程中大量流动人口衍生出的租房需求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这一数据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发展空间有望继续扩大。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流动人口进城衍生出的巨大租房需求,无疑对住房租赁市场开发建设驱动巨大,而且近年来我国在租房市场上的缺口一直有增无减,尤其在一线城市,由于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大量流动人口在此集聚,叠加每年高达数百万的大学生毕业人口,进一步加剧了租房市场的迫切需求。
以北京为例,2010—2015年流动人口数量由700.3万增加至825.3万,净流入125万人,由此衍生的住房租赁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2.2.2高房价导致的溢出效应
多年来,中国房价一路走高,畸高的房价让置业成本不断高企,叠加房地产领域的投机、炒作氛围,导致刚需与改善性住房不断承压,由此导致的购房溢出效应,迫使大部分人不得不通过租房满足住房需求。
如十年间,北京商品住宅均价从2007年的11850元/㎡,涨到2016年的35322元/㎡,年度最高涨幅达39%;上海则从2006年的9655元/㎡涨到2016年的38356元/㎡,年度最高涨幅35%;而深圳则从2005年的6964元/㎡涨到2016年的53454元/㎡,最高涨幅达60%。

2.2.3限购限贷带来置业延迟
近年来,限购升级,各地纷纷出台措施严厉调控,基于限购、限贷等刚性约束导致商品房适格购房人群进一步回落:部分购房者虽然有经济能力,但是缺乏购房资格;部分购房者本来有购房能力,但是伴随购房门槛提高,无法应对新增购房成本。最终,这些人的居住需求,不得不从购房市场转移到租赁市场,延迟了置业时间郑多恩。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部分热点城市的平均首置年龄已超过35 岁,2012 年明显延迟2~3 年,相应的新进入人口的租房周期也普遍上升到了10 年以上(以大学生22 岁毕业计算),租房居住需求周期被进一步拉长。
2.2.4“90后”对住房品质升级带来的个性化需求
据相关数据统计,1990—2016年,中国GDP翻了23倍,人均GDP从346美元增加到8113美元,而这段时间恰恰是90后一代集中成长的时间周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无疑为他们提供了较为富足的成长环境,加上90后多为家庭独生子女,在物质丰富的前提下,强化了他们今天在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上的个性化诉求。
从目前来看,租房市场租房人群多半为90后,作为城市的“白领一族”,他们一方面希望提高生活质量,不愿意做房奴,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社会中不买房的一代。另一方面,他们对住房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基于强烈的社交心理与强劲的个人消费能力,在全社会消费升级的宏观背景下永年二中,出于他们自身强烈的个性化需求,住房租赁市场在满足90后成员的强烈需求上无疑潜力巨大。
3.银行试水
围绕“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地产商、银行与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基于住房租赁的银企合作、银政合作,既是贯彻中央政策方针推行的举措,也是顺应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进行的深入合作。
3.1银企合作,银政合作
中信银行:2017年10月30日,中信银行与碧桂园集团正式签署300亿元长租住宅保障性基金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中信银行将为碧桂园集团在长租住宅领域提供300亿元的保障性基金,同时整合中信集团各类金融资源为碧桂园集团在长租住宅方面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满足其在长租住宅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双方将在长租住宅开发建设、投资孵化、持有运营、后期退出等全链条进行整体业务合作,作为首家进军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此举无疑开长租住宅领域银企合作的先河。
建设银行:通过银政、银企全方位合作,建设银行打出了银行业住房租赁全合作模式的第一枪。
(1)银政合作。2017年11月1日,建设银行与武汉市房管局联手打造的武汉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11月2日,建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住建厅、佛山市政府分别达成住房租赁战略合作,迈出了银政合作共同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的第一步。
2018年1月9日,上海市政府也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推动上海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重点项目授信、综合金融服务、金融创新研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为住房租赁市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银企合作(地产企业)。11月3日,建行深圳分行与包括万科、华润、碧桂园等在内的11家房地产企业签署了超过5000套住房租赁权转让协议,宣布正式开发深圳市长租房市场。
(3)银企合作(非地产企业)。12月25日,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与海航集团在海口签署住房租赁业务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海航集团旗下的住房租赁业务。建设银行通过发挥金融全牌照优势为海航集团住房租赁等业务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海航集团发展,并在未来五年与海航集团下属海航实业开展价值不低于160亿元的长租公寓类资产的合作,目前海航实业旗下在全国范围内持有约35万平方米的长租公寓类产品。
中国银行:11月2日,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与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合作,在人房核验、交易撮合、信用评价、资金监管、租赁按揭、租赁融资、租赁保险等方面,将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探索住房租赁金融创新。
工商银行:11月16日,工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广州市住房租赁市场参与主体提供5000亿元授信资金支持。
交通银行:12月18日,交行广东省分行与多家房企及住房租赁平台签署住房租赁战略合作协议,给予了包括万科、保利和佛山市建鑫住房租赁有限公司在内的签约主体合计超过1500亿元意向性授信额度,专项用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业务发展。

3.2 原因探析
作为金融机构,银行介入住房租赁市场,围绕新时代、新市民、新安居、新的美好生活需求,聚焦民生安居的痛点难点问题,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住房租赁产品、全方位的住房金融解决方案,给予授信支持,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在租赁住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既有契合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政策、时代意义,也有积极开拓市场业务、深化银行发展新兴业务的现实意义。
3.2.1契合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金融作为我国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行业,本身有着重大、广泛的行业关联,提供资金,进行金融服务,金融有着先天优势。对于银行来说,积极参与住房租赁市场开发、建设,关注、支持民生领域发展,对于中央“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政策是一大诠释,契合了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也在以下方面提供了新的支持。
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租赁房源。银行的介入,可以通过金融服务,为各市场主体建设租赁住房提供金融支持,解决租赁住房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资金缺口,有利于在民生领域强化金融支持。毕竟,通过银企合作、银政合作,银行直接参与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既变相解除了限贷、限售的刚性约束,起到了有效释放资金与房产的市场需求,又同时满足了银行、地产商和房屋需求者在围绕资金释放和房屋居住问题上的共同需求。
发挥科技金融优势,支持住房租赁平台市场化机制建设。银行资金雄厚,金融科技等后台基础服务设施发展健全,银行借助于自身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技术能力,进行住房租赁平台市场化建设,可以加快住房租赁后期运行过程中的市场化进程,提高住房租赁市场化发展水平。同时,住房租赁市场的启动发展,本身因应着“租赁住房”这一新的“场景”的诞生,银行介入住房租赁市场,开展租赁平台市场化机制建设,无形中即可利用该契机推出相关的“场景服务”,进行“专项化”的排他性服务。
创新优化金融产品,支持专业化住房租赁机构发展。针对住房租赁市场,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不仅可以助力银行在这一有待深入开发的“蓝海”中开发与优化相关业务产品,更能通过与专业化的住房租赁机构深入合作四智武童,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成熟,进行专业化运营。
提供优质个人金融服务,动员闲置房源,改善住房租赁体验。通过银行的参与及提供服务,撬动社会闲置房源,释放住房租赁市场活力,满足租、住双方的需求,形成优质化的租赁市场氛围,对于缓解社会住房压力,消减租赁住房市场信息不对称无疑是一大助力。
成立住房租赁公司,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专业专注服务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银行通过自身数据库的信息提炼,进行数据赋能,发现市场,进而成立相应的住房租赁公司,持续进行产品优化与服务创新,推动住房租赁市场朝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既显示了银行作为外部力量推动住房市场的不断熟化,也凸显了银行自身在社会服务、专注民生领域中的应有角色,同时也是发挥金融在襄助社会发展中正面效应的具体表现。
3.2.2深化银行自身发展变革
银行介入住房租赁市场,通过银企合作、银政合作,从之前的后台提供融资支持,到现在走上前台,直接进行金融服务与长租住宅开发建设、投资孵化、持有运营、后期退出等全链条业务的整体合作,一方面是银行顺应市场变化,积极进行自我变革,不再单纯地提供贷款支持,坐地收息马智宇,而必须以房地产市场直接参与者的姿态重新定位,完成一种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银企合作、银政合作,直接参与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有利于强化银行、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形成合力,盘活住房存量,释放住房市场活力,同时也有利于民生,实现居者有其屋。
强化经济人理性。从购售格局转向租售同权,这一变化预示着房地产市场已经从过去的1.0时代迈入了2.0时代。银行顺应时势,直接参与住房租赁市场,这一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变,并通过业务绑定的方式深刻与地产商融合在一起,既避免了脱实向虚的扩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基于风险管理,有效遏制资产价格的虚高而形成泡沫,有利于强化经济人理性。
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的业务转型零世界。在降杠杆的大背景下,央行对各家银行已经进行了窗口指导,控制各家银行新增贷款额度,随着部分城市房地产成交量无论环比还是同比出现下滑,房价有所松动,房贷需求也会相应下降,叠加过去住房租赁市场不成熟,对应的住房交易市场也不完善,而且消费者的观念也是买房而非租房,导致银行较少涉足。但随着消费者观念加速转变,再加上政策导向,市场正在走向正轨,银行此时进入住房租赁市场,尽早入局,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与顺势形势变化作出的时代选择。
布局银行新零售。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银行一直是“二八法则”的忠实拥趸,它们坚信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因此经营重心大多放在中高端客户吸储、理财与向企业大客户放贷上,希望借此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收益,以至于对于中小微企业、个人贷款以及普通客户的业务往往不够重视,因为对于银行来说,这些小客户就是“长尾”,投入过多的人手和精力去处理“长尾”客户的业务,只会增加银行的成本。如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也开始由过去崇尚的“二八定律”转变为营销“长尾客户”段苏权,从过去的注重公司、投行业务,转变为发展“大零售”,住房租赁贷款正是消费贷款,属于零售业务。而且,一套租赁住房,连接着B和C端两个客户,有客户就有市场也就有产品,可以为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打基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益兴起、普及与深化,叠加住房租赁市场政策日益明朗,住房租赁金融必将是一个新的市场,尽管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完善以及客户群体的不断扩大需要一个过程,但显然这个过程不会太长。
4.非银机构,机会在哪里
当前,住房租赁市场还处于初生阶段,无论是市场规模、发展潜力、参与主体,都还有巨大的空间。显然,如此一个庞大的尚待深入开发、经营的住房租赁市场,对于非银机构而言,不仅存在介入这个庞大市场的大量和深度机会,阎晶晶还能从更大的广度与深度出发,通过市场细分,进行深入的产品与经营创新,满足市场需求。
毕竟每一次的政策驱动,都是一次市场大发展的时代机遇,对于住房租赁市场而言,庞大的市场规模与巨大的挖掘潜力,对于任何市场主体而言,都是一次精心布局的大好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4.1住房租赁公司
我们认为,住房租赁公司的兴起,是伴随住房租赁市场启动、兴起后的必然,作为承接住房租赁市场的重要市场主体,住房租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在运作效率、运作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流转等方面发挥内在优势,既能有效降低房屋空置的风险和浪费,又可以节约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的交易成本,对于活跃住房租赁市场,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化运作与逐步走向成熟,无疑既有现实意义,也有深远影响。
4.1.1过往实践:“房屋银行”
其实,我国早在2000年由贵州房屋置换中心主任武廷方教授创设兴起的“房屋银行”,就形成了住房租赁公司的雏形。所谓“房屋银行”,就像存钱一样,把房子存给房屋代理公司,房东只管每月按期从房屋代理公司收取租金,至于房子本身的出租、租金催缴等事务都由代理公司负责。显然,这样的操作模式,省去了房东与租客打交道的环节,免去了催缴费用、处理繁杂琐事的麻烦,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全国关注的目光,并相继在2000年9月的建设部“济南会议”、10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贵阳会议”、2001年1月建设部“全国房改与房地产工作会议”上得到大力的推介。
不过,这一看似有着巨大优越性与专业化,被预言“能有力重组中介市场”的“新事物”只存在了4年便因为每年房东只能收到10.5个月的房款,剩余45天被称作代理用寻找租户和维修房屋时间的“免租期”,以至于严重损害房东利益,以及房屋代理公司本身“低收高租”,极力赚取差价等恶意经营行为导致诚信问题引发行业危机,最终被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文叫停。
4.1.2政策助力住房租赁企业的培育与发展
今天,我们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陆琪来了场,培育住房租赁公司的兴起与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将是我们构建住房租赁市场主体的重要一环,这对于我们建立高度成熟的住房租赁市场意义重大,同时对积极盘活房市库存也有显著意义。
2017年7月20日,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明确指出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要借鉴德国、日本等国经验,支持相关国有企业转型为住房租赁企业,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稳定租金和租期、积极盘活存量房屋用于租赁、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给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要坚持市场化方向美露华,鼓励民营的机构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2018年1月1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对媒体表示,中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
显然,无论是国有企业转型为住房租赁企业藏传大悲咒,还是支持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可作为住宅用地,都暗示出政策层面对市场企业转型住房租赁企业或业务的支持。
4.2 保险公司:住房租赁保险
我们认为,在住房租赁这一亟待深挖、大有作为的市场领域,保险公司也可以基于住房租赁市场业务,积极设计保险产品,推出相关保险业务发电俏佳娃,与其他市场主体一道,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共同开发与建设。
4.2.1对公:为住房租赁企业提供保险支持
我们认为,在与住房租赁企业的合作上,保险公司通过保险机制的引入,积极为住房租赁企业提供保险支持,一方面能很好地助力住房租赁企业在市场开发初期的发展自信,缓解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对冲风险,另一方面又能通过与住房租赁企业的互动合作,开拓保险产品在住房租赁领域的发展空间,实现双赢。
目前来看,住房领域还尚未有明确的保险业务的介入,在住房租赁这一刚刚推出的全新领域更是空白,一方面保险产品在其他众多领域基本出现发展饱和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将住房租赁市场作为保险业务重点发展的领域,是对新兴市场的一种洞察,另一方面在住房租赁市场尚待发展成熟的起步时期,需要保险机制的引入,助力更多的中小住房租赁企业走向正轨,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发展。
4.2.2对私:为租户设计租住保险
结合目前租房市场上多半属于对住房品质有着较高要求,以及本身有着较为强烈的个性化需求的“90后”一族,住房花费上的不菲开销,加上其他生活开销与工作年限不长,很容易陷入经济困境。
我们认为,通过租房相关保险产品的引入,在房屋检修、家电修理等环节落实保险机制,通过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的磋商,消除房屋中介利用地位上的不平等损害租户的相关权益。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约束住房租赁市场各主体的租赁行为,规范市场发展,同时对于培育市场专业化运营与成熟机制建设,有积极助益。

5.未来,住房市场的演变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发展仍然不均匀、不平衡,商品房市场的一支独大和价格畸高与住房租赁市场的起步发展期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突出表现在高房价对购房需求的市场溢出效应与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也是在住房领域体现出来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巨大矛盾。
随着住房租赁市场的启动、发展,市场主体基于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的无限,有望在这一大有可为的“蓝海”深度开发经营,住房租赁市场朝着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方向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在住房市场深度演变的重头戏和着力点。
可以预期,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将可以通过商品房市场与住房租赁市场这两个方向、两个维度,积极化解我国居民住房问题,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同时,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带给人们更多选择与更大空间,不断缓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巨大矛盾。
The End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亚联咨询
有问题请联系微信ID:AFCA-Consulting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