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君站群传统文化为何容易培养“伪君子”?-陈事美读书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8-02-14

传统文化为何容易培养“伪君子”?-陈事美读书


最近,“格斗狂人”徐晓冬与太极拳师雷雷比武事件掀起热议,徐晓冬用五秒钟就把上过央视的太极大师打扒在地。此前,徐晓冬也表示要和马云的保镖李天金进行一场比武,徐晓冬的意思是,自己不是为私人斗殴,而是为打假——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大部分都在造假骗人贱婢不受宠。
几年前,有一位叫闫芳的太极高手更夸张,给大家分享个视频,可以看看。中国武术,经常被当作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阴天乐,到底是不是呢讲不出声?我不是习武之人挞拔玉儿,不懂不敢乱说馅老满,今天主要想讨论个问题:为什么传统文化容易培养“伪君子”?
历史学家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中认为,“君子”是封建制度下的名词。封建制度下,人有贵贱之分,贵者称“士”,贱者称“庶”,所谓“君子”指的是“士君子”,是对士族阶层的尊称。《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殷周封建制度下,祭祀色彩淡化,演变为学文习武。春秋时期,士君子依旧接受六艺教育,“射、御”属武,“礼、乐、书、数”属文,文武兼备才是君子,一般来讲君子对自己生活的共同体,具有参与行政和战斗的义务。
君子不是道德楷模的代名词,而是能打仗的文化人,恩怨分明,大义凛然。君子的气质是刚毅不屈、光明磊落的,美德是君子的装束,荣誉是君子的冠冕,“士可杀不可辱”,“士为知己者死”,这都不是空话。春秋末期太阳战队,孔子教弟子,也是按照“君子”的标准,文武结合,泊君站群绝不是摇头晃脑的腐儒样子。
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士族阶层失去了统治权,等到秦汉之后康涤洗衣液,社会制度完全大变,文武兼备的“君子”再也没有了。在这期间,文人变成苏秦、张仪一类的游说之士庄烈王后,靠嘴巴闯天下;武人变成聂政、荆轲之类的游侠之士,靠刀剑走江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士取得了社会地位,成为臣服于皇帝的“官吏”,也就是“奴才”,而武人要么收编为朝廷鹰犬,看家护院爱在婚外,要么成为和平时期的土匪流氓,动荡时期的梁山好汉。总之,再也没有刚毅的“君子”了。
传统文化的根,在春秋战国前后的古籍里,而这样的社会已经死去了两千多年凿颠,所谓“君子”也随着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也消失在了历史之中。后来的人所谈论的传统文化,大有水中望月的感觉,很美,但不真实。
秦晖在《传统十论》里说,传统的思想史只研究书本上的“古籍思想”,很少关注历史进程中的“社会思想”半坡饰族,这是一大缺失。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自中央集权帝制形成之后,金柳妍就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只有所剩无几的一些道德审美功能,真正践行起来则要困难得多。两千多年来,从庙堂到江湖,都是“外儒内法”,虚虚实实那一套,人们的道德理想要么流于虚伪,假仁假义;要么不合时宜,犬儒幽怨。
所以,传统文化容易培养“伪君子”也就不奇怪,因为传统文化所依赖的道德哲学不具备超越性,封建瓦解,也就礼崩乐坏了。自此,凡自称君子的人,要么自己一哭二闹三上吊,自欺欺人陶菲菲,抢占道德高地,假扮圣贤;要么让别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玩心机,使手腕,玩厚黑权术。
在徐晓冬和各路传统武术门派的决斗中,也能看到这样的影子,这些人即便被打趴在地上,也是嘴巴不饶人,有人泼脏水说徐晓冬恶意诋毁传统文化、有人构陷徐晓冬不爱国、中国武协直接玩阴招,说徐晓冬“有违武德血色黑金,涉嫌违法”。
按说习武之人应该有“武德”,但传统武术浸泡在传统文化里,必然会变得虚伪,出现这帮“伪君子”也就不足为奇。人人有罪,人人有道德瑕疵,死不认罪,虚头巴脑糊弄人,就有点尴尬了。

-END-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