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星文艺//新中国防水第一人:李承刚-佳星防水
今天,佳星小编想带大家走进中国防水第一人——李承刚老先生的一生,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用他的一生在谱写着中国防水事业的华丽篇章。
半生缘 一世情
1952年,毕业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科的李承刚,就职于东北第三建筑工程公司。1956年12月,他被建筑工程部选派赴前苏联建筑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进修建筑防水专业。经过一年多的学习,1958年1月,李承刚被调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室,以他为组长的十几人的防水研究小组创建了中国最早的防水材料实验室。至此,正式开始了他的防水生涯。
(1957.6.李承刚在苏联进修期间于莫斯科大学前留影)
1958年,北京乃至全国都在投入为迎接建国10周年兴建10大建筑的热潮中陆立文。李承刚组织同事与众多企业合作,夜以继日拼搏,终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研制成功并投产了橡胶防水止水带、 沥青石棉纸油毡、沥青橡胶粉油毡和隧道管片防水密封圈等多种新型高质量防水材料,分别应用于北京火车站出口地道沉降缝,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屋面工程上。同期,他参加的《屋面和隔绝工程验收规范》即建筑防水行业的第一本规范也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编制完成。此外,他还参与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等重点工程防水设计技术交流与研讨活动菊粉清除率。当时,建筑防水与国家建筑科技事业发展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专业上显示了领先作用高杨一莎,奠定了防水事业的基础。
(1957.7.李承刚在苏联建筑科学院新建筑材料研究所实验室进修)
十年动乱,李承刚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1年,李承刚被调回北京,参加筹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机构工作。1973年,他被任命为院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1983年起,他担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等职务,后被聘为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建筑顾问。
1991年,李承刚重返建筑防水专业技术领域。到90年代末,他先后主持或参加了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多种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推广工作。其中,毛主席纪念堂、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国家物资储备仓库防水维修改造工程,中华世纪坛和高铁混凝土桥面防水等工程都采用了这些新材料。通过一大批重点工程推广应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迅速改变了传统石油沥青油毡一通天下的局面,被业内人士称为防水卷材和防水工程的重大转折点。
在此期间,李承刚还主持或参加、编写、审查了多项防水材料标准、工程技术规范工作。包括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等。著有《建筑工程防水技术与应用》,编著《建筑防水新技术》(主编)、《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手册》(参编)、《施工项目技术知识》防水工程(参编)等书籍,并在建筑防水专业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发表论文60余篇。
三段难忘的经历
李承刚对自己的防水人生归纳总结了三个难忘的转折点,第一个时期是公派留苏时期,他总结为“投身异国他乡的峥嵘岁月”,第二阶段是“大跃进”期间,为中国建筑防水事业开拓创业时期,第三阶段为20世纪的最后几年,以防水协会、企业为依托,以重点工程为平台,推动现代防水技术发展时期。
李承刚是新中国成立后赴苏学习第一人。1957年,已有三年建筑工地工作经验的李承刚前往苏联建筑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学习,在同行的20余名建筑工程师中刘雨凯,他是唯一学习防水专业的。当时,他的身份是实习工程师,全面学习了苏联先进的防水材料生产和施工技术,这为他后来投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年之后,他将苏联的防水技术与经验、科学成果带回了祖国。
1958-1960年“大跃进”在中国历史上或许是一个标志性的浮躁年代,而那三年,对于中国防水事业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创业与奠基年代。这三年,赋予了新中国第一代防水人机遇与使命。1958年初,李承刚被分配到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室工作,以李承刚为组长的十几人的防水研究小组创建了中国最早的防水实验室,做科研,日夜不停地投身于建国10周年十大建筑的建设大潮之中。沥青橡胶粉卷材、沥青石棉纸卷材这两种高质量防水卷材及橡胶止水带便是在那个时期研制并成功使用的。这两种卷材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意义重大,研究工作非常艰辛,橡胶粉在橡胶厂专门生产,石棉纸专门到造纸厂加工,特为人民大会堂等防水工程服务。两种产品的质量不错,耐久性较好洪秀贤,因此,科研成果获得了共青团中央的奖状。而橡胶止水带用于北京火车站的出口通道工程,产品沿用至今,一直被认为是地下工程防水的优质传统材料。建筑防水行业的第一本规范——屋面和隔绝工程验收规范就在那个时期制定。同时,防水研究小组还参与到了北京地铁一号线、上海黄浦江越江隧道等重点工程的防水技术交流与研讨中。这个时期,建筑防水与国家建筑科技事业走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专业上显示了领先作用,防水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牢固奠定了防水事业的基础。
后来,“文革”爆发,干部“下放”。1971年,李承刚从“干校”被调回北京,同几位老院长一起,参加重新筹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机构的工作,后于1984年5月起担任院党委书记,人们对他的“院长”尊称由此而来。
投身异国他乡的峥嵘岁月
李承刚是新中国成立后赴苏学习第一人。
李承刚说,在莫斯科学习的一年是他一生中难忘的一段历程,时间虽短,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总结到,苏联建筑防水材料及应用技术的特点是:牢固树立与追求高质量理念,防水材料品种虽然单一,但非常讲究产品优质化,严格按标准生产;非常重视材料和工程质量的耐久性。五十年代,苏联建筑被中国人号称:肥梁胖柱深基础,正是保证建筑安全性、耐久性的标志。此外,重视培养生产一线骨干人员,对他们实施严格的培训、考核和定级制度,使其熟练掌握材料生产与施工技术,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防水材料和防水工程的质量。
中国建筑防水事业开拓创业时期
1958-1960年“大跃进”在中国历史上或许是一个标志性的浮躁年代,而那三年,对于中国防水事业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创业与奠基年代。这三年,赋予了新中国第一代防水人机遇与使命。
1957年12月17日,李承刚学成回国,怀着一颗热情激动之心,无条件地服从分配,调入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以李承刚为组长的十几人的防水研究小组创建了中国最早的防水实验室,负责建筑防水材料研究组的工作,揭开了工作的新篇章。
当时防水专业处于开创时期,开始接受统一计划的研究任务,而机构、人员、设备、环境……一切都是新的和陌生的。1958年,北京乃至全国的建设形势正处于“大跃进”和为迎接建国10周年兴建10大建筑的热潮中,各行各业都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李承刚所在的研究室也不例外。
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号召下,多快好省研究高质量的防水材料,为国庆作贡献是研究室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研究方向确定,正是大展宏图之时,李承刚带领研究组的一批年轻人直接与众多企业合作,日以继夜拼搏,终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研制成功投产了三种新型高质量防水材料,应用于北京“十大建筑”工程。据统计,在1958-1960年间研究组共完成了4项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和2项工艺设备专题研究:
橡胶防水止水带——应用于北京火车站出口地道沉降缝;沥青石棉纸油毡、沥青橡胶粉油毡——应用于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屋面工程唐骑,1959年分别获共青团中央奖状(省部级奖);
隧道管片防水密封圈——应用于上海越江隧道工程;
屋面刚性防水技术研究,1961年获共青团中央国家机关“五四”奖章;
油毡油纸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的研究;
油毡设备定型设计及工艺规程的研究。宽衣解带终不悔
(1986.7.李承刚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访问英国伦敦通天官路,受某公司负责人接待)
沥青橡胶粉卷材、沥青石棉纸卷材这两种高质量防水卷材及橡胶止水带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意义重大,研究工作非常艰辛。橡胶粉在橡胶厂专门生产,石棉纸专门到造纸厂加工孙俊浩,特为人民大会堂等防水工程服务。两种产品的质量不错,耐久性较好,因此,这两种防水卷材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共青团中央的奖状。橡胶止水带用于北京火车站的出口通道工程,产品沿用至今咸阳海泉湾,一直被认为是地下工程防水的优质传统材料。
建筑防水行业的第一本规范——屋面和隔绝工程验收规范就在那个时期制定。同时,防水研究小组还参与到了北京地铁一号线、上海黄浦江越江隧道等重点工程的防水技术交流与研讨中。这个时期,建筑防水与国家建筑科技事业走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专业上显示了领先作用,防水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臧健和牢固奠定了防水事业的基础。
(1990.1.李承刚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代表团访问日本大阪府)
后来,“文革”爆发潮拜武当,干部“下放”。1971年,李承刚从“干校”被调回北京,同几位老院长一起,参加重新筹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机构的工作,后于1984年5月起担任院党委书记,人们对他的“院长”尊称由此而来。
推动现代防水技术发展时期
1991年,李承刚重返建筑防水专业技术领域激情沸点,担任两个建筑防水协会的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建筑防水行业中积极开展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技术开发与技术咨询活动。这个阶段,以下几个重大转折期以工程为对象(目标),以工程建设为依托,推动新型防水材料的发展和行业的科技进步。
(1991.11.李承刚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建筑防水技术考察团”访问日本,参观屋面防水工程)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获得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1986年就陆续引进了10余套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设备,但是如何引导这一新产品推广应用成了一大难题,许多企业正在一筹莫展之时,适逢毛主席纪念堂(1996.9)、人民大会堂(1998.6)防水维修改造、中华世纪坛新建等重要工程相继开工,以及随后以国家粮食储备仓库(1998.11,550亿斤,总投资182亿元)和高铁混凝土桥面防水等工程为契机,在协会和有关专家精心策划和企业努力,对防水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决定采用这一新产品,使一大批生产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了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飞速发展。
高分子防水卷材在两大工程领域获广泛应用
以国家物资储备局洞库工程渗漏维修改造工程、储备油库安全改造工程和地铁轨道交通工程为契机,带动了HDPE、EVA等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大发展。
在节材、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动下,单层防水卷材屋面系统应运而生,通过专家研讨,发表论文,制定标准、规范,建立试验装置,基本确立了单层屋面系统的发展方向,带动了PVC、TPO、EPDM等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发展,使全行业发展屋面系统技术的观念不断增强,为推广应用屋面系统技术创造了条件。
防水涂料的推广应用前所未有
在高速铁路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为聚脲防水涂料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特别是为京沪高速铁路桥梁防水工程全线施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98.4.随科技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察团访问印度新德里参加会议)
此外,通过10余年的推广应用,在总结应用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基本肯定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1999.10上海)。以及肯定了近几年研发成功具有发展前景的沥青基防水涂料: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和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对未来防水行业的几点思考
作为李老毕生追求的事业,他一直关注着我国建筑防水事业的发展。他每天都要浏览相关的防水新闻和相关网站蚂蚁危机,并对近年来防水行业开展的产品质量提升活动表示赞许。他同时对防水从业者和行业协会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组织编制好建筑防水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杠杆女。行业发展战略规划是行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是指引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指明行业的发展策略、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措施的重要文件。同时《规划》有利于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品牌和信用建设,稳步提高产品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具体到防水行业就是要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让大企业、品牌企业占80%的市场份额,优化市场环境。
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工程质量经验。既要调查总结国内的优质工程和渗漏工程,还要调研国外的典型工程。要把新产品、新技术、优秀的设计作品引入工程技术规范,加快提高建筑防水的设计水平。努力发挥标准规范的引领作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只有规范先进了,设计才可能先进。目前欧美国家都有成熟的各类防水工程标准或技术资料,我们可以学习借鉴。
组织开展、推广新技术试点工程,发挥示范作用,扩大应用范围。防水行业和设计单位都应对屋面工程和地下防水工程开展新技术的试点工程。
加强对注册建筑师防水专业的培训与考核。过去防水专业科目只是注册建筑师考核的选修项目,现在已成为建筑师的必修项目,可见国家对防水工程的重视。建筑师是防水工程设计的灵魂,他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建立企业和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制度。我国过去瓦、木、油工都有等级考核标准和认定办法,目前防水行业要加紧建立防水工等级的评定标准和实施办法,只有通过系统培训和逐级考评等方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
制定各类防水工程施工操作规程。无规矩不成方圆,比如细部构造做法、施工顺序等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系统执行。
鼓励建立防水工程零部件生产基地剑客行,发展配套机具。国外一些国家比如瑞典等欧美国家,施工人员都随身携带各种施工工具,不同工程、不同部位、不同构造都有相配套的大小施工器具。希望各企业和施工单位,研究、开发一批适用的小型生产工具,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保证防水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