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事件佳作特辑·风景与静物篇|颜料凝固的往昔,生动如昨日-品艺术英伦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20-06-08

佳作特辑·风景与静物篇|颜料凝固的往昔,生动如昨日-品艺术英伦

英国尚思艺术·广州展精品汇
风景与静物篇

目录
■《阳光下的浣洗日》 路易斯·艾博索隆·曼斯菲尔德
◆《归港的捕鱼人》系列乔治·威廉·索恩利
■《杜伦港出海的渔船》乔治斯·马洛涅兹
◆《威尔士河边两岸》 威廉·图克
■《韦特比码头的早晨》查尔斯·厄尔惠
◆《静物水果》 亨利·乔治·托德 《阳光下的浣洗日》 路易斯·艾博索隆·曼斯菲尔德1

《阳光下的浣洗日》,水彩,33cm×50cm
路易斯·艾博索隆·曼斯菲尔德LouisAbsolon de Mansfield(fl.1845 – 1889),英国艺术家,可能具有苏格兰血统。艾博索隆擅长风景画,主要在英国和法国画画。
这幅《阳光下的浣洗日》描绘了在阳光下妇女洗衣之景。
这些洗衣服的妇女神情各异,有的专注清洗自己手中的衣物,有的站在门前和他人闲聊,有的趴在家门口的栏杆处,仿佛在静静的思索自己的家中杂事,画面的中央是一个挎着篮子的妇女和她的孩子,两人一起朝前走去。
整幅作品灵动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画作的篇幅不大,也没有从深远的纵深角度进行取景,相反,路易斯较为忠实的记录了街头的一景,从而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
画中人物各有姿态,生动有趣,充满市井生活的气息,由此可见画家对于生活的细腻观察梁植 章泽天。
在色彩角度,整体较为朴实,多为棕黄色,以蓝色描绘古老的房屋和街道。尽管画面的主色调较深,但是丝毫没有给人沉闷之感,可见画家对色彩应用之高明。
虽然画面中多为阴影与建筑背光面,但是路易斯没有滥用覆盖力较强的黑色来降低明度,而是仅仅将深重的暗色(如深蓝,玫瑰红等)用在人物的暗部,门窗内部,及背光砖墙的缝隙处等几个地方吸血毯,这就是常说的“惜黑如金”,画面的大部分层次用中间色调营造,而最深和最亮的色彩只用在最为恰当的地方。
整幅画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不失为一幅质量上乘的水彩。
《归港的捕鱼人》系列 乔治·威廉·索恩利2

《归港的捕鱼人》之一,油画,19cm×39cm,原框

《归港的捕鱼人》之二,钱琳琳油画,19cm×39cm,原框
乔治·威廉·索恩利GeorgesWilliam Thornley(1857-1935)是一位法国风景画家。早期他师从于法国风景画家尤金·西塞里和埃德蒙德·永。
索恩利凭借着诺曼底海景,法国及意大利里维埃拉地区的风景画而出名,也涉猎风俗画,建筑及风景画。这些风景画大多取景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和挪威。
同时豆花文吧,索恩利还是一位极具天赋的水彩画家,蚀刻家和石版画家。索恩利的石版画广为同僚赞赏,并且在巴黎沙龙展上斩获奖项。
索恩利最为著名的是他的海景画。
1878年,索恩利的海景画首次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出,获得成功。此后,他的作品继续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直到1898年。
索恩利也在巴黎沙龙展及法国艺术家沙龙上展出作品庄妃轶事。他在1881年取得荣誉奖,1888年斩获三等英雄勋章。
索恩利的作品优美凝练却又不失细节,精妙绝伦的描绘了天气和大海的氛围小柴胡汤事件。他的作品大多小巧精致,极具艺术价值。
索恩利以出海打渔为主题的风景画生机勃勃,这些作品通常都成对出现,力求构图完整性。
《归港的捕鱼人》之一描绘了渔民出海的场景。横向构图使观者的眼光集中于整幅画作的中心——桅杆和帆布的描绘细腻,笔触有力。
从近景的角度看,受光海面,船帆,与背光船只,深色海水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但又过渡自然光脑威龙,富有质感。海面上有白色海鸟点缀,使画面富有生动韵味,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海上慎小嶷博客,迎面扑来几缕咸涩的海水。
从远景的角度看医者童心,浅色天空,云朵,与深色海面进行对比,空间纵深,意境开阔,色彩自然协调。天空漂浮的云朵和波涛汹涌的海面呈现出动静结合的意境,使画面富有张力。
《归港的捕鱼人》之二描绘了渔民在海岸边的场景。作品采用了三角型构图,使观者的视觉焦点集中于海岸边停靠的船舶。
船帆色彩明亮,海岸边的深色礁石较暗,而沙滩色彩趋于明亮,色彩丰富饱满。
海岸边渔民的人物描绘相对概括,却又不失生动。
远景中画家运用城堡,海面,渔船拉开纵深,给人以气势磅礴的美感蒋建明。
这两幅画相互呼应,色彩自然协调,在兼顾整体的前提下,又不失对细节的细腻描绘。
构图精致巧妙,技法上运用其典型的厚涂法,运用光影捕捉了自然生动真实的瞬间。
早期参与印象派运动使索恩利对色彩具有敏锐又理智的感觉,从而画出自然真实毫不做作的色彩好记星官网,充分的细节描绘又使画面具有极高的装饰性。
《杜伦港出海的渔船》乔治斯·马洛涅兹3

《杜伦港出海的渔船》,水彩,31cm×44cm,原框,有签名
乔治斯·马洛涅兹Georges Marroniez(1865-1933)是一名法国画家,他擅长描绘风景。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他的艺术天赋,后在杜埃艺术学院学习艺术,成为画家皮埃尔·比耶的学生。受画家朱尔斯·布列塔尼鼓励,22岁时,马洛涅兹开始在巴黎和杜埃展出自己乡村主题的画作。
1889年,马洛涅兹成为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
在法国艺术家沙龙活动中,马洛涅兹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海景画家。马洛涅兹于1891年获得荣誉奖项,1905年获得三等奖, 1906年获得二等奖。
为了证明自己不仅擅长描绘海景,马洛涅兹也以弗兰德现实主义的手法充实自己的风景画。他将画面中家乡灰色的乡间小路,以光亮而柔和的光线修饰,并且创作出动人的雪景。
马洛涅兹描绘了位于布列塔尼,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各港口的景色史小鹏,还勾勒出渔民日常生活的场景,尤其钟爱黄昏或者是夜晚时分的景色。他尤其擅长画出勾人心魄的海上日落之美,很好的表现了这种光线和美景给人带来的平静之感。
随着时代的前进,马洛涅兹逐渐对摄影产生了兴趣,还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的手持式照相机。他随后对照相机进行了简化,命名为“斯芬克斯”,并在1891年取得了这种相机的发明专利权。
马洛涅兹用他发明的相机在地中海、北非和中东地区拍摄了超过1600张照片。这些照片目前收录在法国康布雷博物馆内。
1914年8月,马洛涅兹受征召入伍,服务于军法处。1918年,马洛涅兹受封为荣誉军团骑士。
马洛涅兹一生高产,创作了超过八百幅画。他的大部分作品被私人收藏。
《杜伦港出海的渔船》是马洛涅兹最擅长的海景画。
画作篇幅不大,但空间开阔,平静湛蓝的海面上微微泛起波澜,几艘帆船依次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画面偏右侧的地方一位渔民似乎正在专心致志地摆渡,远处依稀可见渐行渐远的帆船,逐渐消失在海天相接的地方,画面右侧苍翠的山峦和蓝绿色的海面融为一体,又添了一丝平静之感。
画中内容不多但十分耐看,马洛涅兹擅长油画,深厚的功底使这幅水彩也有了油画般的稳重和力度,这幅作品没有像大部分水彩画家一样使用留白的手法。也不对细节过分雕琢,相反,马洛涅兹更加注重整体的色调和谐和气氛的营造。
天空中的暖色画得微妙而含蓄,近海海面明亮的蓝色起到了拉近距离以凸显近景的作用,画面里几处深色的倒影也使得近景更加真实。
画中虽没有勾勒许多精巧的细节,但画中几处细节的刻画却恰到好处,例如画面左上方天空漂浮着的几处白云,马洛涅兹用少量的水将颜料扩散,留下自然过渡,云的质感和层次感跃然纸上。
马洛涅兹对船的描绘也极为精彩,背光的船身色彩重而不沉,仅有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船帆的质感和绳子的摆动,形象饱满,充满活力与动感。大小三艘船也构成了三角,呈现出稳定的构图,整幅作品和谐稳重又不失灵动活泼,得以窥见画家非凡的功力。
《威尔士河边两岸》 威廉·图克4

《威尔士河边两岸》,水彩,43cm×72.5cm
威廉·图克William Tooke(fl: 1857-1892),英国画家,创作的高峰时期在1857年至1892年计兆祥。
作者并未留下太多资料,甚至连其他作品也难以在找到,但还是能从其中看出十九世纪英国水彩画的盛状。
水彩画大约在18 世纪从欧洲大陆传入英国,在19 世纪得到空前发展。艺术家们无论在绘画的技法领域, 还是在思想领域陈万年教子, 都对水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水彩画从过去单一表现技法和相对固定程式的样式中挣脱出来, 直接面向大自然本身, 表达自然的光线和色彩, 使得风景画的无穷魅力得以展现。
艺术家们完全突破了过去那种为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游玩需要的地志图画的局限, 而是真正和自然对话超级玄龟分身,赋予了水彩语言表达空气和色光变幻的能力。同时水彩画中仍保留有古典主义绘画的传统, 画中物象结构仍比较坚实, 注重前后景致层次的分明。
在这幅《威尔士河边两岸》画中,可见的是雄伟开阔的河谷,远处云蒸雾绕的景象使“云无心以出岫”的诗句瞬间浮上心头,深色的草地给人凛冽苍茫之感,乳白色的河流从山谷中缓缓流过,两侧灰色的山石分布在山坡上,远处苍茫的云雾中依稀可见高大的山脉,令人顿生崇敬之情。
画面选取了开阔的视野,描绘了威尔士和两岸的地貌,河谷构成了流畅的弧线,弧线的交织使画面动感十足,画面近景整体处于阴影下,用明度上的区别拉近了层次。
画家位于谷地的顶端,采取俯视的角度创作,赋予了空间上更广阔的纵深感。整幅画层次丰富,过渡和谐的色彩很好地表现了草地和岩石的质感。松动厚实的云层和远处雾气弥漫的河谷很好的画出了当时的天气。
相对统一的色调,空旷的河谷中点缀以颜色较深的几处树丛,还有空中飞翔的海鸟,都为这幅画面添加了些许生机。
《韦特比码头的早晨》 查尔斯·厄尔惠5

《惠特比码头的早晨》邪帝宠后,水彩,32cm×54cm,有签名,原框
查尔斯·厄尔Charles Earle (1832-1893)是知名的欧洲景观与风俗画家,专门描绘乡村田野与平民肖像。
惠特比是英格兰北约克郡的一座海边小城,大名鼎鼎的吸血鬼德古拉诞生之地,也是库克船长航海之旅的起点。惠特比建在北海边平缓的丘陵上,房屋建筑一直从丘陵延伸到海边的码头。丘陵山坡上的修道院是此地的至高点,在远方守候着这个小镇。
本幅作品《惠特比码头的早晨》将惠特比最美的地方:两千多年的英格兰一级古迹惠比特修道院、色彩艳丽的红顶建筑以及在码头活动络绎不绝的居民,精致的描绘出来。
挥散不去的晨雾,就像为小镇披上一层薄薄的面纱一苇网,为这个吸血鬼背景的城市带来神秘色彩。
这个小却精致的滨海小镇,港口中各色各样邱圆圆,大小不一的船只沿岸依次排开延伸,成为本幅作品的主角。
天空被云层压得很低,晨雾烟波浩渺,有种小镇将被吞没的感觉。绵延数里的高地紧邻河岸,密密麻麻的民居顺势而建,错落层叠,杂而有序,石头小屋的墙面红白相间,配上猩红色砖瓦搭成三角形的屋顶,一如码放整齐的彩色积木,从山脚到坡顶均匀铺展开来。
色彩斑斓的房子、云层聚集的天空、倒映的景致,颜色浓重鲜艳却又朴拙,笔触细腻却又强劲,产生强烈对比。
《静物水果》亨利·乔治·托德6

《静物水果》,油画,30.5cm×25.5cm, 原框,有签名,1898
亨利·乔治·托德Henry George Todd(1846-1898)出生在英国萨福克。父亲亚瑟·托德是一位装饰艺术家,专门从事天花板和墙面的装饰工作,亨利从小便跟随其父亲学习墙面装饰。
18岁时,亨利进入肯辛顿皇家艺术学院,即现在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素描和色彩。
22岁时,亨利开始从事装饰装潢工作,渐渐成为全职装饰设计师。他的装饰作品常被人赞许为艺术品。
亨利的工作很忙,但他仍然找时间练习静物画和萨福克的风景画。作为画家的亨利敏感而固执,最轻微的批评也会使他推迟绘画工作,甚至在特殊情况下会破坏损毁自己的作品。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绘画创作。
1881年,亨利参加了在伊普斯维奇的 “艺术家的水果和景观”画展,依靠静物画名声大噪。
1883年,亨利在伊普斯维奇美术协会展出了作品《石头屋巷》《去海滩农场》和《田地旁的石头屋巷》,此后便频繁参加美术协会的展览。
1885年,亨利成为伊普斯维奇美术协会成员。
1974年,他的油画作品《静物水果》和《公牛的头》在伊普斯维奇美术协会的百年画展中展出。
1885年至1898年期间,亨利的作品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家协会、萨福克街画廊和达德利画廊展出。
亨利擅长使用油画描绘静物,有时也通过描绘水果来介绍英国和中国的精美瓷器。
亨利被认为是最擅长描绘葡萄的画家之一,其风格常使人联想到荷兰学院派。亨利的早期作品经常和同是擅长静物题材的英国画家爱德华.拉德尔(1821-1886)混淆,但亨利笔下的静物画偏向于更加厚重而又不失光亮的绘画风格。
这幅《静物水果》是亨利晚年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画作构图浅而有界限,画中水果看似随意地摆放于一块绿色草地之上。画家以娴熟的技巧,表现出李子、梨、桃、葡萄、树叶和草地的质感。
不同物品之间细微的质感差异,不仅使水果变得真实可触,也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
作品色彩分布讲究整体布局,以黄绿色调为主,用色沉着饱满,富有质感。
从葡萄的描绘可以看出,画家为力求表现其表皮的光洁和果肉的剔透,减弱了画面的朴实性,增强了夸饰成分,强调明暗、色彩对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现艺术张力上。
作品中的光线、色彩和笔触都显示出其坚实的绘画功底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光与影的有效结合而使整个画面熠熠生辉。
现今,亨利的部分作品收藏于英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包括柏瑞艺术博物馆,科尔切斯特和伊普斯维奇博物馆服务资源中心。
亨利的众多作品都在拍卖会上高价售出,其中作品《在木架子上的葡萄,梨,苹果,桃子,李子,玫瑰,青铜饰瓶,鸟巢和一个罩着红雀的玻璃罩》在2010年南肯辛顿佳士得的“维多利亚和英国印象派艺术”拍卖会上售出,成交价为$10,843。
以上作品均在广州艺博会展出
时间:2017年12月21日~12月24日
地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C区
展位:16.2馆A-12(Sands Fine Art)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