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呼吸机佳人丹青出粉墨-文化休闲活动-佳人缘梦集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20-02-26

佳人丹青出粉墨:文化休闲活动-佳人缘梦集

1.槎桠谁惜诗肩瘦:诗词以遣情明代女性以诗传情、以诗达意,展示了俊逸的诗才和文雅的气质。嘉靖初年,王庄妃初选入宫,未得宠幸,提诗自叹“欲将旧恨题红叶,又恐新仇上翠峨。鱼过玉阶天色净,风吹金锁夜声多”。所幸的是嘉靖皇帝揽诗沉醉,顿生怜香惜玉之心,对她大加宠幸,册为贵妃。这固然反映嘉靖皇帝的附庸风雅,也可见王庄妃借诗自娱的情怀。一些世家大族,如吴江沈家和叶家、山阴祁家、桐城方家,涌出许多诗情横溢的才女,山寨呼吸机她们以写诗做赋来抒发情感,打发时光。明末桐城望族方家方孟式、方维仪、方维则等姊妹和亲眷结成“名媛诗社”,吟诗作画,互相唱和,留下许多诗集。江苏吴江沈宜修和三个女儿纨纨、小纨、小鸾都工诗词,常在庭院中吟诗作对。姑舅伯姊受其影响,都“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织纫而工笔墨”。甘肃华亭王凤娴和长女引元,次女引庆,皆工辞藻,母女时常唱和以为乐。有史料为证,“不仅名门闺秀学诗作文,小户女子也执笔以试,反映一时之风尚”,这充分说明明代女子在日常生活中把诗歌创作作为一种文化享受。一些思妇怨妇在空闺之中借助自然景色,来倾诉衷肠、抚慰自己。明代散文家杨慎被谪滇,致使其妻黄峨在长期分离中,寄情于诗歌创作。黄峨在《寄升庵》中写下“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表现出女性的潇洒和豁达。明代女诗人夏完淳《卜算子》的词中有许多闺愁描写:“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儿行,一片鸦啼月”,金陵妓杨宛在《长相思》中写到“花影寒,月影寒,满地苍苔冷翠鬟,宛如香梦残;这般般,那般般,偏是相思相见难陆梦馨,无情自等闲庞祥麟。”这些充满了“空闺”、“空听”、“等闲”字眼的诗词烘托出几多孤寂和伤怀。可见,吟诗作赋成为有文化修养的明代女性排遣寂寥情感,寻求心理抚慰的一种重要方式民间风水奇谭。2.闺阁丹青堪称奇:书画以咏物寄情于书法和绘画成为明代上流社会、文士家庭中的女性、甚至青楼女子较普遍的休闲方式。崇祯皇帝的田贵妃擅长书法钜记饼家,“幼习钟王楷法”,善于临摹,“凡书画卷轴,帝每论妃签题之”鲍伯·纽哈特。明代不少女子学临摹书法,秀州姚元瑞之女“日读汉魏以来诸集,摹晋诸家书法”;嘉兴徐海门善书,其女徐范亦习之,且能摹诸家体,难辨真伪,《远香诗话》称其“真巾帼中书圣也”消灾寺。明中期以后,一批气度超常、才情色艺具佳的名妓应运而生。卞赛“喜作风枝袅娜李时亮,一落笔,画十余纸”;范珏“性喜画山水,摹仿史痴、顾宝幢”,一个“喜”字使传达了女性对绘画的喜爱之情,并怡然自乐。美娘闲暇时在“桌上铺着一幅细绢,画个美人的脸儿”,还未曾着色,四婆来了,看后称赞其“画得好,真是巧手”。秦淮名妓中董仚生,不少女子以书法绘画见长,姜贞羽马湘兰“画如游丝弱柳,婀娜媚人,画兰最善”;马如玉“善小楷八分书及绘画,倾动一时士大夫”。可以想象,这些女性拥有高超的书法绘画技法,与其闲暇时刻苦绘画分不开的。至于她们时常挥笔泼墨、以寄衷情也是寻常之事。
3.挑灯闲看牡丹亭:史传诸子明代那些会识字读书的女性,在闲暇时间里广泛阅读古训史书、小说、戏曲,不仅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还寻找到情感的慰藉与共鸣。明代后妃闲暇时阅读史书诗词,获得历史的启迪。马皇后“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天启帝的皇后张后挑选聪慧的宫女,于孤灯长夜教授唐宋小词,有“中宫午夜亲书史,自写唐词教翠娥”之称;万历皇帝之母李太后“惟观书史,课宫人俱读书写字”。明代,有些妇女涉猎广泛,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叶诚万。天顺年间,临安卫指挥王忠的女儿王娇鸾“幼通书史,举笔成文”。祝允明的祖姑祝妙靖博学多艺,祝允明为其所撰墓志铭:“资志颖敏高朗,多才艺中铁银通卡,涉猎传记甚富,通书数,善筹画记藏竺经典”,涉猎内容广泛。另一位常州妇女唐孺人“自《孝经》《女传》诵之外,至龄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顾不如专门家耳,然未尝不通其旨。其试之,亦数数有效。往来姻戚,所或见有异书及诸稗官小说,辄携取以归,旬日而还之,则诵习之矣。”这位妇女所读之书非常广泛,且不辞辛劳往来姻戚之家借阅。可想而知,唐孺人一定深得读书之乐。明代不少妙龄女性在闲暇时刻热衷于阅读《牡丹亭》,可见闺阁少女对爱情的期待。才女冯小青在《无题》中写道:“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丽人俞娘,病榻之上“好观文史”,“一日,授《还魂记》,凝睇良久,情色黯然……饱研丹砂,密圈旁注,往往自写所见,出人意表。”从诗中可以看出她们完全陶醉于杜丽娘浪漫的爱情故事中,并萌生憧憬和向往。4.菱歌声入鸳鸯渚:曲艺消遣明代女性中不乏具有曲艺才能的,她们或轻吟浅唱,或调丝弄竹,或舞姿翩跹,或登台演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她们的文艺才能,也丰富了休闲生活。“吴姬画舫小于斛,荡桨出城沿月回。菰蒲浪深迷白纻,有时隔花闻笑语。鲤鱼风起燕飞斜,菱歌声入鸳鸯渚”,描写江南水乡妙龄女子唱着采菱歌、荡舟湖上的悠闲自得;“铜龙咽寒更漏促,手拨繁弦转红玉。鸳鸯飞去屧楼空,犹唱吴宫旧时曲”;“花月可怜春,房栊映玉人。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颦”,描写了夜深时分,女子轻拂琴弦歌唱的情景。明代诗人高启在《柳燕》诗中写到:“妙舞汉宫人,香魂化几春。娇飞傍杨柳,犹似学腰身”,描写了女性傍着随风摇摆的杨柳枝而款款摆动、摇曳生姿的情景。一些大户人家的女主人常常让她身边的女仆、侍姬弄竹弹丝,从而消除烦闷,获得愉悦。《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四回,春梅被周守备册正做了夫人之后,也有“两个身边得宠弹唱的姐儿,都十六七岁,一名海棠,一名月桂姑获鸟之夏,”烦闷时春梅就听唱解闷。江南苏州一带,出现一批女诗人、女曲作家、女弹词艺术家。钟灵毓秀的闺秀才女们,正值青春年少,敏感的心灵需要尽情倾吐,弹词成为她们寄托敏锐才情和心事的绝佳载体。叶小纨精于曲律,著有杂剧《鸳鸯梦》的士飙花,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涉足戏剧创作的女作家。明末吴地著名女弹词家陶贞怀,凭借自身的文学天赋,谱写弹词巨著《天雨花》。她们的作品成为其他闺秀的重要文化消遣。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总结说:“弹词为妇女们所最喜爱的东西,故一般长日无事的妇女们,使每以读弹词或听唱弹词为消遣永昼或长夜的方法。一部弹词的讲唱,往往是需要一月半年的,这正投合了这个被幽闭在闺门里的中产以上的妇女们的需要。他们是需要这种冗长的读物的。”5.佛心蕙根通禅理:听佛教宣经明代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些女性喜爱参禅悟道,自得其乐。明末才女叶小鸾“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佛教尼僧为扩大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走门串户,到富人家里讲授佛法。宣经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词曲戏文,活泼通俗生动。《金瓶梅词话》记载了很多次众女性参加宣经的场面。如三十九回记载有吴月娘、潘姥姥、杨姑娘、大妗子、潘金莲、李娇儿、孟玉楼、李瓶儿,来旺媳妇惠香以及仆婢,一直说到四更天,除潘金莲、李娇儿离去,别人一直守着。佛教中的宣经活动集宗教信仰、娱乐、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倍受女性青睐。大批的妇女通过听佛教宣经消遣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充实了她们的精神生活。总之,明代女性日常生活的文化休闲和消遣,提高了文化素养,寄托了情感情怀,并激发女性追求知识的热情,在传统社会中放射出睿智光芒。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