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造句伤寒论学习记录二(第12条至第22条)-经方学习之路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6-06-02

伤寒论学习记录二(第12条至第22条)-经方学习之路
听很多人说伤寒论越读越有味儿,现在慢慢有点这个感觉了,每一遍细读,都会有不一样的领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丁马甲鱼,不可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创伤弧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贵族农民,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锁情牵,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浮城大亨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火网互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北秀蓝湾,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米璐璐作品集,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第12条的“鼻鸣干呕”,如果不细读这一条僵尸流,临床中的鼻鸣干呕,我只会往鼻鸣是有内热,干呕可能会考虑到少阳证上,原来桂枝汤证也可能有这两项。
“正邪交争”和“因势利导”是我到目前为止,理解中医思维最大的收获。
人体在疾病面前不是被动的,一直都是主动回击的陈荣竣,病人呈现的证状就是疾病与正气斗争的结果,伤寒论就是在讲述这两种力量斗争下,各种各样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外来势力,就是大夫的治疗,正确的治疗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就是顺应正气抗击疾病的趋势,推正气一把,让其能彻底战胜疾病。反之,如果给正气以打击,情况就会不妙,会产生各种各样坏病。
第15条,太阳病用下法,就是正气遇上了猪一样队友的医生,其治法与趋势相反。
如果幸而正气虽受打击,仍然能奋起抗邪于表,这时候用桂枝汤助其一臂之力,则疾病得解。
如果正气没有这么强,朴贤善受打击后已经无力抗邪于表了,那就不要再用桂枝汤了,因为在表的战场上,正气已经挫败,后退到可能半表半里甚至里的战场了,那就不用再考虑解表的办法了。
伤寒论对正邪交争各种各样情况的描述,我觉得可用妙不可言来形容,真希望有个牛x的编剧及导演能据此拍一部大片潘利国,借助影视化让大众熟悉这种中医思维,而且这种题材如果拍成像黑客帝国第一部中的那种玄妙,应该也很受电影市场欢迎,咱们国家的大片也不用再像战狼或者红海行动一样,把战场都放到国外了,而是在一个人的体内的战场。
第21条,其实跟第15条是联系着的,下之后,脉促可以理解为气上冲白雅言,但是除了脉促之外还有胸满的症状,所以用桂枝汤去芍药,至于胸满为什么要去芍药,有解释是胸满是胸中阳气不振,所以去掉阴柔的芍药五岁庵。但是我感觉是气上冲之后上满下虚的一种胸满。这种理解借鉴了胡希恕的讲解,气往上冲,则腹虚,仲景腹满的都加芍药,所以腹虚的去芍药。
第17条,我有点体会大唐纨绔公子,在临床上,遇到病人说汗出多的,经常想都不想,就会往桂枝汤上考虑。这条对我的启发就是,汗出多,也要详细辨证是否是太阳病的汗出多。比如酒客病,多饮酒的人多湿多热,容易汗出,但是就不是桂枝汤证,因为是内热,再服桂枝汤,热热相激,得之则呕。
第19条与17条相联系,有内热吃桂枝汤吐了,再吃多了,热热相激伤津液越来越重,最后导致都吐脓血了。
第20条,在桂枝汤的条文中,顺下来,这条很简单,就是太阳病,发汗太过,迎难而上造句汗出不止,陷入阴证,所以用桂枝汤加附子。但是这一遍再读的时候,我总觉得,我遇到这个证,可能不会想到桂枝汤加附子,因为“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这种缺少津液的症状,可能不会想到加附子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所以背书,很重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