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世家1908传说中,遮放的先民是骑着大象去播种、收割这片稻谷的-云山四时

作品分类:全部文章 2015-05-03

传说中,遮放的先民是骑着大象去播种、收割这片稻谷的-云山四时


The 58th
- 这是云山四时分享的第58篇云山风物

云南都市水神,亚洲最早种植稻谷的地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大约在5万年前云南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作为稻米的故乡,云南所产的优质稻米也比比皆是。秋风起,稻谷黄,就来说说云南遮放贡米的故事吧。

-
遮放米车姬,古时“贡米”,今入国宴。
踏上一片土地纪元崛起,民谣是窥探这片土地最直接的便道膜法世家1908。风物、习俗、地理,均可从民谣谚语中知晓。“象达姑娘,龙陵雨;芒市谷子云翻雨覆,遮放米。”这句滇西流传数百年的民谣,让遮放坝子的神秘,始终与稻谷连在一起。
遮放,云南德宏中缅边境的一个农业古镇,是我国现存3个野生稻谷原种地之一。独有的稻种“毫目细”和特殊的水土气候让遮放坝子里出产的软香型大米优质珍贵,有“云南第一米”之称,自明朝起就被指定为皇家贡米咸金桔。

明朝天启三年土豆炖鸡块,遮放的傣族土司多思谭向当时的明朝廷进贡大象、珠宝夸克币,同时也带去了产于遮放的大米幻影计划。皇帝朱由校吃过后龙颜大悦,便将“遮放米”指定为贡米,每年上贡,自此遮放米年年被千里迢迢送往京城,进了皇家膳房,名声大振。而解放后,1956年周恩来总理品尝“遮放贡”米并了解产量后将遮放米定为接待外宾国宴专用米之一奥德杰。


-
遮放稻谷2米高,骑着大象去收割。
遮放种的稻谷叶茂然,是当地傣族村民的祖先自己培育出来的古老稻种——毫目细。这种稻子高杆低产,长最高的可达2.8米,农人甚至可以坐在下面乘凉。


“毫”字傣语意为“祖宗流传下来的米饭”,一直以来遮放米的名称都以“毫”字开头以“豪”字分等级。如“毫批”、“毫贡”等,“豪枇”古时为皇帝用膳专用米,“豪贡”为皇宫贡米。

遮放处于古时的“乘象国滇越地”,唐朝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了野生稻的驯化种植。姜次郎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度,尧舜时期就有“象耕鸟耘”的传说,这一景象在唐朝樊绰所著的《蛮书》中也有呈现,这本又被称作《云南志》的书里写道:“孔雀剿人家树上,象大如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华汉针神。”当地的傣族老人说,传说中王蒲臣,遮放的先民就是骑着大象去播种、收割这片稻谷的。



-
一顿新米,为一年的耕种画上圆满句号。
时间更替,遮放坝子的稻花香还是从古时阵阵飘向现今搜房帮登陆。又到一年贡米飘香时隆化吧,遮放坝子清风轻拂,当地村民常常打趣道:此时路过遮放千万不能开车窗,不然会被阵阵稻香吹醉。

8月结束了丹青府,云南大片的杂交水稻已经开始收割,而这片2米多高的水稻还静悄悄,傣家人正给这些“大高个”搭上架子,以防倒伏纪田正臣。只有过了金秋十月盖丽丽老公,在长者的率领下海海人生,祭过谷魂,所有农户才用传统的农具收割稻谷陈亮声。

收割完,再以手舂等古老农耕方式对稻谷进行加工,而后,砍来路边的凤尾竹,装上刚收的新米李基弘,开口用芭蕉绿叶一堵,或蒸或煮,贡米与竹子混合的清香弥漫在这片贡米之乡。熟后的遮放米色泽白润如玉,具有一种原始的芳香,咀嚼间满口芬芳,光吃米饭,配菜都可以不用。吃一顿新米,这一年的贡米耕种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意见反馈